農人取水智慧  簡易鑿井設備

2023-05-26
早期農業社會與水資源關係密不可分,又南北區域氣候差異,當中南部水情吃緊時,即使有嘉南大圳通水,但位於水尾處仍需要透過鑿井取水,因此過去鑿地下水井很普遍,且鑿井業也風靡一時,中研院調查鑿井技術最早可能由日本帶入,再由台灣精簡改造後普及。

台灣的深層水井技術起源於日治時期,當時為發展糖業,故在嘉南平原發展鑿井計畫,嘉南大圳通水後,地下水技術也逐漸於農村擴展,當時研發出簡易且成本低廉的鑿井設備,主要以竹製或木製,外型如架高摩天輪,以輪子外圍纏繞竹索,竹索末端垂下一個沉重鐵管,並利用人力踩動輪框收放竹索,帶動鐵管上下擊動地面,鐵管下方有特製活門讓泥沙只進不出,反覆鑿地倒出泥沙,鑿至水層後就能造就水井,此設備俗稱「柴井車」或「蜘蛛車」。

嘉義縣環保局表示,過往社會水資源發展不足,為了農業發展,造就先人的取水智慧,利用最簡便的設備也能開發地下水資源,近年來,台灣面臨降雨不均,衝擊中南部供水問題,地下水會是個好解方,但利用地下水資源必須先考慮水文及水位變化,確保豐水期能自然回注,避免造成地層下陷之問題。
回上一頁